鼓励民营医院组建医 联体 东莞将全面启动建设各种形式的医联体,提出打破“公私界限”—— 东莞市三院和松山湖(生态园)社卫中心共建医联体 文/图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 作为全国医改的试点城市之一,东莞医改有了新动作。记者10日获悉,今年年底前,东莞将全面...
鼓励民营医院组建医联体
东莞将全面启动建设各种形式的医联体,提出打破“公私界限”——
东莞市三院和松山湖(生态园)社卫中心共建医联体
文/图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
作为全国医改的试点城市之一,东莞医改有了新动作。记者10日获悉,今年年底前,东莞将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,不仅全市三级公立医院、镇街公立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组建医联体,还明确提出打破“公私界限”,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也组建医联体。
医联体改变居民就医习惯
昨日上午,年过六旬的林叔准备从谢岗医院出院,他此前因腿部骨折,已经住院休养了一个多月。他告诉记者,换作是前几年,自己肯定不会在谢岗当地做手术,而会选择去市人民医院或者周边镇的医院。“现在这里的专家也都是来自市人民医院,所以我很放心。”
正如林叔所言,就在两年前,谢岗医院在周边居民的心目中还是一家“不上档次”的小医院。转变发生在2015年7月,东莞尝试让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组建了全市首个医联体——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。医联体成立后,市人民医院派出了36名医疗护理技术骨干率先到谢岗医院执业坐诊,实现了医疗技术共享、检查结果互认、疑难病例远程会诊,市人民医院专家还直接参与并指导各项手术。
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,谢岗当地人的就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。据市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,此前由于医院设备不足,难以把患者留下来,谢岗本地有一半患者不在本地看病,而是分流到周边樟木头、桥头、常平等镇街医院和市区大医院,但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本地患者选择留在谢岗就诊,毗邻的惠州沥林、陈江、博罗等几个镇区的不少患者也慕名前来。“据统计,去年门诊量增加8711人次,增长了3.78%,住院病人5528人次,增长了5.24%,业务增长了22.82%。”
“购买服务”成为主要模式
基于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所起到的上述成效,上月底,东莞市政府决定将“医联体”这一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,下发了《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工作目标定为:到2017年年底,基本搭建医联体相关制度框架,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,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;全市镇街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组建医联体;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院组建医联体。到2018年年底,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,基本形成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。
1.本站内容多来自于网络及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场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4.网络文章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

-
新华日报刊文建议:立刻全面放
2018-08-16 15:58
-
巨人网络停牌重组:未来全面拥
2018-08-06 15:20
-
足协调查歧视事件:启动调查程
2018-08-06 15:20
-
金亚科技涉嫌欺诈 深交所已对
2018-06-27 10:38




